公司新闻
面对“百年空前”的变革,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经济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千万别低估了中国经济
远观经济
现在很多机构和专家对中国经济的判断过于悲观了,而这种悲观的看法从过去的历史看绝大多数是错误的。
错误预期
/*300*250 原生 创建于 2016-03-03*/
var cpro_id = "u2540721";
很多人对中国经济的判断过于悲观了
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及中国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特别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这个论断,在学者和民间虽然讨论已久,但在中央文件层面,还是第一次。这个论断,对于如何研判当下的中国经济,对于如何研判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以及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的大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2018年中国经济在面临极其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外界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看法趋于悲观。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机构大多调低了对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6.4%下调到6.2%,世界银行对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是6.2%。国内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普遍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6.5%。
这些观点的对错暂且不论,但这种普遍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大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并进而影响企业家的选择和决策。今年我到很多地方调研,普遍的感受是,机构和专家们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了企业家的预期和情绪的。
但是,我一直认为,这种基于短期的数据和指标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大多与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不符。很多机构和专家在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上,容易受短期指标的影响,而不能从长周期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做出正确的判断。
不客气地讲,现在很多机构和专家对中国经济的判断过于悲观了,而这种悲观的看法从过去的历史看绝大多数是错误的。
打造奇迹
低估中国经济是过去人们犯的大错误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人们犯的最大的错误不是高估了中国经济,而是严重低估了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从3600多亿元人民币到超过82万亿,简单计算增加了227倍。按不变价格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全球第十;到1995年,超过了加拿大等国,排名第七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成为第六;2005年,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第四;2008年又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15%,每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的经济总量。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进出口总量超过了4万亿美元。
这种成就,放到人类历史的经济发展长河中也是奇迹。在1978年改革启动之时,没有一个人想到,中国能有今天。可以说,过去半个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奇迹般崛起,而且这种崛起并非因为大家一致看好的“共识”,而是在很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为止,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中国这么一个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改革开放启动时贫困人口超过90%的穷国,一个私人企业数量为零的国家,如何启动经济发展之路,没有任何现成的模板和学习榜样。
危中有机
中国在经济挑战中总是化危为机
从过去40年中国经济经历的困难和挑战看,大的挑战至少有四次: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次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第二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爆发,让中国发现危机就在家门口;第三次是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江爆发后,我们发现自己也卷入危机中;第四次就是本次中美贸易摩擦。
现在很多专家对于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总是夸大其词。但是,从过去40年的历史看,至少在前三次重大挑战中,中国经济并未被打垮。而是在经历短暂调整后,实现了新的大幅度的跨越,这是历史事实。
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不久,小平同志“南巡”,中国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路线,改革开放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功化危为机,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0年前的全球危机,中国经济无论在规模,还是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而言,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有目共睹的铁的事实。
而本次中美贸易摩擦,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与过去三次大的挑战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实是最小的。但是,大家在心理层面为什么预期悲观,一方面是很多专家并未站在历史的大周期去看待这次挑战,从而夸大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的政治经济的确在经历一个百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带给中国经济的,既有历史性的机遇,也有重大的挑战。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全球变局
中国经济下行,问题更多在自身
“全球百年未有之变局”究竟指什么?
在我看来,过去半个世纪全球政治经济的最重大变局就是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全球政治经济的版图因此改变。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总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极,从而使得全球政治经济的规则、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以及全球化进程都在重新定义。
伴随这种变化的,则是大国之间政经关系的重构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情绪和冲突,这是必然的。面对新兴大国的崛起,面对更多的国家要求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中国在未来的全球秩序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什么作用,对相关国家势必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同时,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意味着,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因此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分析。
比如,就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而言,今年很多机构把其归结为中美贸易摩擦。但事实上,就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主要指标而言,中国经济今年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中国经济自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果将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主要归结于中美贸易摩擦,很显然是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基本面认识不清,属于严重的误判。
引擎转换
周期转换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机遇
站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角度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既有全球化周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这种外部因素,也有中国经济处在转型升级、速度换挡以及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是各种长短周期叠加的结果。
中国经济最关键的问题绝不是经济速度的下滑,而是在速度下滑背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引擎“转换”,这是关键的关键。
就中国目前面临的产业周期、技术周期、人口周期以及金融新周期而言,中国经济过去的老路已难以为继,必须下决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下决心实现创新驱动,完成制造业的升级。显然,这需要一个既痛苦,又漫长的周期。
可以说,中国经济正经历一个“发展的三峡”,各种新的挑战相继出现。三峡湾多水急,但如果坚持走下去,走出三峡,后面就一定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大好局面。
就此而言,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各种周期的转换绝非仅是挑战,而是新的更大的机遇。若看不到这一点,就易对中国经济得出悲观的结论和预期。
就此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等这些基于长周期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短期稳定经济,我们有经验,也有办法。但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仍是长期问题和改革问题,需要通过更强有力的改革信号扭转对中国经济长期悲观的预期。
“逆周期”政策是必要的,但逆周期政策的目的绝不是仅仅为了短期稳定,而是为下一步中国经济闯过“发展三峡”创造稳定的环境;供给侧改革也不是主要看指标看数据,而是要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转换构筑一个体制机制的框架;“六稳”也不是为短期的“稳”而“稳”,而是为顺应百年未有之变局,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长期向好
慢下来,才能在下一个周期快起来
中央一再强调“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我对此判断完全同意。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已经积累了向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全的产业门类,形成了最适宜制造业发展的生态;中国的城镇化远远没有完成,下一个30年,近5亿多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将是推动经济发展巨大的红利;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8亿人口,将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8亿人带来的产业需求是惊人的;中国也已经具备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技术和产业基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投资需求仍然处于饥渴状态。站在历史长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中国经济悲观。
关键的是,一定要顺应百年变局,真诚推动改革,为中国下一个30年构建良好的公共治理和制度架构,稳定包括企业家在内的民众的预期。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速在这个阶段慢下来并非坏事,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摁一下暂停键,放慢速度,其实为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反思和思索的时间。
正如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所言:“对中国这样一个在21世纪发展如此迅速的国家而言,每隔一段时间就暂停片刻非常重要。这样不但不会让她落后,反而能确保她为自己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有时候,我们需要慢下来检查一下我们的跑道和方向,才能在下一个周期更好地加速,才能在下一个周期真正地快起来。
□马光远(经济学者)
当前文章:http://www.unionesud.com/bj53l/945237-1219922-60735.html
发布时间:14:24:31
广州设计公司 二四六天天好彩每期文字资料大全 二四六天天好彩每期文字资料大全 二四六天天好彩玄机图二四六天天好彩每期文字资料大全 二四六天天好彩玄机图二四六天天好彩每期文字资料大全 二四六免费玄机图 二四六图片玄机 二四六免费玄机图 二四六天天好彩玄机图二四六天天好彩每期文字资料大全 二四六天天好彩玄机图 二四六天天好彩玄机图
{相关文章}
CBNData发布中国互联网消费商业力量
2018年,是終点也是起点。 我们告别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资本寒冬中的创新升级迫在眉睫;数字经济驱动下的消费升级全面开启,中国经济迎来迈向消费拉动增长的关键节点。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发现,80后扛起了中国互联网消费中流砥柱的大旗,但90后年轻消费力正在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数字化与商业模式创新正在激发新的购买力,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催生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消费市场。 新零售、智慧零售的种子在今年已经全面落地开花,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极致需求。业界新物种们深化发展,传统电商的线上线下融合与转型也全面开启,苏宁易购首当其冲,将“双线购物”无缝对接。 雷锋生平_仙剑3剧情网 创意营销也层出不穷,从趣味漫画到短视频都成为了内容营销的重要手段。小红书上的明星短视频种草营销,成功为年轻消费者们种下了一片草原。GQ实验室的趣味图文,让消费者在愉悦中被悄悄“安利”。 年轻人们的信用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信用租赁”通过芝麻信用“免押”模式,赋能商家,降低年轻人体验全新生活方式的门槛,让容易冲动消费的小年轻们,也越来越偏爱“以租代买”的轻生活。 互联网医疗与健康平台的快速发展,正与年轻人的健康养生意识同步升级。他们的需求被丁香医生、简单心理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成功捕捉。 文化消费领域,脱口秀大热,吐槽成为了潮流文化现象,脱口秀演员成为不靠颜值的流量担当,这背后的推手笑果文化,堪称感恩祖国的话_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网爆款打探索之旅_清明节放几天假网造者。 亲宝宝等垂直育儿社区越来越受到新宝爸宝妈的青睐,让科学育儿、个性化养娃成功与互联网接轨。 挣到足够的钱才能自在地花,数字化经济下,钉钉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通过建立开放、透明、平等的工作环境,让年轻人们更高效、更智能地工作,好好挣钱。 这,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 2018。我们乐于为这些代表引领各自行业发展的商业力量喝彩。 基于长期对互联网消费大数据的深度洞察与研究,CBNData发布了“旅游基础设施_建党伟业读后感网2018中国互联网消费商业力量”。小红书、芝麻信用、苏宁易购、丁香医生、亲宝宝、笑果文化、简单心理、智族GQ、钉钉9家企业获此殊荣。下载AP蒋露霞_顶针司筒网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企业需幼儿园总结_云迹网要更多‘创新’来满足他们。”第一财经总经理陈思劼表示,企业也需要在互联网经济发展回归理性的节点,把握时机,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重新理解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心智与偏好,在接下来的经济新发展中厚积薄发。
(责任编辑: HN666)